2011年5月14日

【社會】人心惶惶 - 香港80至90年代移民潮

        隨著英國租借新界的條約將於1997年到期,1982年9月,中英兩國就香港主權問題在北京進行會談,會上中方多次表示收回香港的主權勢在必行,但同時強調主權移交後香港的繁榮穩定將不會受到影響,並承諾會採取一系列協助香港發展的措施。消息一出,當天的恆生指數立刻下跌25點,反映香港人對香港前途問題的憂慮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 到了1984年,中國與英國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,訂明香港地區(即香港島、九龍及新界)是中國領土,英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把香港地區交還中國政府,中國政府於同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。此外,聲明也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。在「一國兩制」的原則下,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,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及民主制度可以維持「五十年不變」。儘管大局已定,香港人仍對港人治港的概念抱懷疑及不信任態度,普遍香港人擔心在中國共產主義管治下,他們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權會被剝削,甚至認為市民生活質素以至法治制度會倒退,貪污風氣再現。香港前途問題令信心危機湧現,為了安撫人心,英國於1985年制訂《1985年香港法案》,新增了「英國國民(海外)」(BN(O))這個國籍,並在1987年起向港人簽發英國國民(海外)護照,不過香港人將不會獲得英國的居留權,因此一批香港市民選擇移民至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和紐西蘭等地,1980年代初期,香港每年平均離港的移民大約有22 000 人,到了1987年數字卻上升至30 000,其後數字一直上升, 1987年至1990年間共有10萬名移民。


        1989年的天安門六四事件發生後,面對一個毫不猶疑地以坦克和武力鎮壓人民的政權,香港人對中國政府的信心跌至最低點,他們對香港未來的發展不再存有期望。股市急瀉,恆生指數自八七股災後創下新低;樓價亦不斷下滑,市民忙著將物業套現流動資金以備移民之用。六四事件將移民潮推至高峰,查詢移民澳洲的人增加10倍;移民新加坡的增加4成;台灣的更達30倍。自1990年,每年移民的港人高達6萬,過往移民的大多數是高收入的專業人士,但在六四之後,就連草根階層都設法申請離開,這反映了香港人當時的絕望和無助。

        移民潮阻礙了香港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,整個社會的氣氛都十分低沉。





參考資料:
1.          Asia Pacific Migration Research Network “Migration Issues in the Asia Pacific, Issue Paper from Hong Kong”, http://www.unesco.org/most/apmrnwp7.htm (May 10 2011)


2.           <1982 香港前途談判>,2009年4月3日,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WG6q2WmAkY  (May 10 2011)


3.          <鏗鏘集﹝悲哀的香港人﹞> ,http://rthk.hk/special/hkconnection/30years_epi01.htm (May 10 2011)


4.          <鏗鏘集﹝移民有價﹞>, http://rthk.hk/special/hkconnection/30years_epi01.htm (May 10 2011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