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4日

【社會】海員大罷工 - 工運的先鋒

       1922 年的海員大罷工是香港開埠以來的首次大規模罷工行動。是次持續了五十六天的罷工行動最初由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(海總)發起,最初只由數千名海員參加,後來港九各界勞工紛紛加入罷工行列。後來商人何東在海員、商家和政府間穿梭協調,最後事情到得圓滿解決。
  
在上世紀二十年代,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,通貨膨脹嚴重。海員們亦面對著同工不同酬的困境和來自包工制的剝削,生活更見艱難。一名在同一崗位上工作的華籍海員,通常能獲得等同外籍海員一半薪金的報酬,他們還要支付一大筆的介紹費才能獲得工作。海總為此曾三次要求資方改善勞工待遇,但不得要領,資方反而給外籍海員加薪,於是海總發起第一波的罷工行動,並且得到碼頭和煤炭工人的響應。有多達三萬名工人罷工及120艘船滯留維港,內河及遠洋渡輪全面停駛。

        港英政府最初只勸籲工人要顧全大局,並沒有直接介入罷工事件。後來海員罷工演變成全港大罷工,工商業全面停頓,政局不穩,港府才將罷工事件定調為非法事件,宣布海總為非法組織,並封鎖海總位於中環的總部,拆下位於海總總部的招牌。罷工熱潮並未減退,罷工工人沿陸路前往廣州,逃避港英政府的鎮壓。海總還於廣州設立接待處,與國民政府聯手安置工人。廣州運輸工人拒絕為香港商船提供接駁服務,令食品不能運往香港,糧食供應頓成問題。港英政府曾下令九廣鐵路停駛,並於沙田開槍阻止工人前往廣州。事件造成五死八傷,史稱沙田慘案。由於運輸受阻,作為貿易中轉站的香港工商業大受打擊,經濟蕭條。

   港英政府透過駐廣州總領事館及華商調停事件,資方答應加薪及取消包工制。港府解封工會,釋放被捕人員,事件圓滿結束。此事件使工人的權利受到關注,工人的生活因而得到改善。自此以後,各行各業也開始為自身的權利發聲,使香港成為一個民主、自由和公義的社會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