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日

【政治】彭定康政改

    1992107,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發表上任後第一份施政報告,推出了對香港當時政治體制作出重大改變的憲制方案,即政改方案。他說:「我相信在現階段的政制發展,行政與立法兩個機關的角色有可能混淆不清,引致削弱行政機關的效能,同時阻礙立法機關成爲一個制衡政府的獨立組織。」[1]因此他認為,行政局和立法局議員的身份不應重曡,並決定透過此政改方案把行政局和立法局非官方議員分開。

關於1995年立法局選舉,他提出直選議席的數目由18個增至20個,投票年齡由21歲降至18歲,又新增九個功能組別 (即所謂「新九組」:1.漁農、礦產、能源及建造界 2.紡織及製衣界 3.製造界 4.進出口界 5.批發及零售界 6.酒店及飲食界 7.運輸及通訊界 8.金融保險地產及商業服務界 9.公共、社會及個人服務界)。 他提議改變1991年實行的雙議席選區制度,實行單議席單選票,即在單議席選區中,讓每一名選民投一票,選出一名由直接選舉產生的代表。在功能組別方面,他提議所有形式的法團投票均應以個人投票取代,把30個功能組別的選民範圍,擴大至全港270萬工作人口中所有符合資格的選民。關於1995年將選出10名立法局議員的選舉委員會,他提議讓全部或大部分委員由直選產生的區議員出任。關於區議會,他提出擴大區議會的職責、功能與預算。同時,由1994年起,除了新界的區議會之當然委員外,所有區議員都由直選產生。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得到英國政府「全面支持」。英國政府還要求中國政府同意修改基本法,規定直選議席有更大增幅。[2]

    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公佈後,引起了中國政府的強烈反應。中方指出,該政改方案未曾諮詢中央意見,違反了中英聯合聲明,違反了與基本法銜接的原則,違反了中英之間達成的諒解與協議,要求英方改弦易轍,回到「三符合」的軌道上來。[3] 其時不少中央官員指斥彭定康是「毒蛇」、「小偷」、「娼妓」以及為民主派跳「最後探戈」,當中,時任港澳辦主任的魯平更斥責彭定康是「千古罪人」。[4]不過,彭定康在多次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之中, 堅持自己的政改方案,強調此方案能推動香港民主進程的步伐,而且得到不少人的支持。於是中英關係陷入僵局,引發之後數年的分歧與爭拗。

    爲了解決彭定康政改方案引發的分歧,中英雙方從19934211127,就香港1994/1995年的選舉安排,進行了17輪會談。在此期間,中國外長和英國外交大臣也多次對此問題進行磋商。但是,在英國政府支持下港英政府不顧中方反對,已先後將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刊登憲報,並提交立法局通過。中方認爲英方的行動破壞了原先由雙方建立起來的政制銜接橋樑,決定「另起爐竈」,[5]單方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之下成立預備工作委員會,同時以臨時立法會(簡稱臨立會)作為第一屆特區立法會成立前的替代,用以通過特區成立時「必不可少」的法律。   

1995917舉行的立法局選舉中,議席首次全部由選舉產生,20席由地方選區產生,30席由功能組別選舉產生,10席由選舉委員會產生。地方選區選舉中,有92萬名選民投票,投票率為35.8%。功能組別選舉投票人數46萬人,投票率為40.4%。選舉委員會方面,283名民選區議員構成的選民,只有一名沒有投票。[6]

    918,新華社香港分社發言人說,港英政府單方面搞的三級架構不可能跨越九七回歸。所有選舉都是按照彭定康「三違反」的政改方案進行的,是不公平不合理的。愛國愛港人士通過參與,得到了鍛煉,積累了經驗。同日,港澳辦發言人也發表了類似講話,並宣佈放棄「直通車」(即原來中英雙方協議,最後一屆立法局議員可全數過渡成為特區第一屆立法會議員)的計劃。

    總的來說,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大幅擴大立法局選舉的選民基礎,增加立法局及區議員的直選議席,香港市民被賦予更多權力去管理自己的事務,為日後香港政制發展定下扎實基礎。


[1] 劉蜀永主編,《簡明香港史》香港:三聯書店20093,頁301

[2] 香港政府印務局,《香港代議政制》,19942,頁8

[3] 劉蜀永主編,《簡明香港史》香港三聯書店,20093,頁301

[4] 中國評論通訊社,魯平:堅持彭定康是陰謀顛覆中國的千古罪人《中國評論新聞》,2007522http://www.tourtw.com/doc/1003/7/2/7/100372738.html?coluid=7&kindid=0&docid=100372738 (2007522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[5] 李後,《百年屈辱歷史終結----香港問題始末》(中國:中央文獻出版社,1997年),頁257, 259, 266

[6] 香港政府印務局,《香港1996》,頁5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