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0日

【經濟】亞洲金融風暴

1997年,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,衝擊大部份亞洲國家,更影響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、股票市場和其他的資產價值。

97年初,很多東南亞國家(泰國、馬來西亞、韓國等)以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, 匯率高企造就了投資的好時機。然而,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,令泰國不得不自動放棄與美元掛鈎的匯率,任其自由浮動。泰銖匯價下跌,導致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亦受到衝擊。其時,港元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。

199711月,對沖基金在匯市股市、期市聯動造市,大量沽空港元現匯換美元,同時賣空港元期貨,然後在股市拋空港股現貨,前後在恒生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沽售期指合約。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調高,動用外匯儲備近150億美元回港股。政府用大量外匯儲備投入股市,一度佔有港股7%的市值,引發的大批外資撤逃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。

1998年,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炒賣港元賺取利息,令股市和樓市大幅下跌,香港政府動用外匯儲備150億美元購入港股,成功地捍衛港元和聯繫匯率制度。

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亞洲人民資產大為縮水。亞洲人民多年來創造的財富紛紛貶值,歐美國家利用亞洲貨幣貶值、股市狂瀉的時機,紛紛兼併亞洲企業,購買不動產,以其1%的代價輕易獲取了百分之幾百的財產。是次金融危機更使亞洲國家的社會秩序陷入混亂。由於銀行倒閉,金融業崩潰,導致經濟癱瘓。經濟衰退,激化了社會矛盾。香港的樓市和股市大幅下跌,人均GDP下跌後2005年才回復到1997年水平。


參考資料:
1.      維基百科(亞洲金融風暴),

2.      蕭公子,網誌《昌的世界》

沒有留言: